投放 Meta 廣告時,許多人常常會不清楚該如何調整與優化廣告,讓廣告投放更精準,以下將分享 4 個 FB 廣告投放技巧,幫助你掌握基本的 FB 廣告優化策略,提升廣告投放精準度。
進入到 Facebook 廣告管理員,第一步要設定的就是你的 Meta 廣告目標,Meta 廣告的行銷活動目標分別為「知名度」、「流量」、「互動」、「潛在客戶」、「應用程式推廣活動」、「銷售業績」,品牌可以根據目前的行銷目的,選擇適合的廣告目標,以下為你介紹 Meta 廣告目標的適用情境:
知名度:向較可能花時間觀看、關注廣告內容的人顯示廣告,以提升廣告回想與品牌認知。
流量:將用戶導流到特定目的地,如:您的官網、應用程式、活動頁面等。
互動:向較可能與你互動的用戶顯示廣告,這裡的互動行為包括按讚、留言、分享、發送訊息、觀看影片等等。
潛在顧客:用來搜集潛在客戶名單為主,系統提供了四種收單方式:建立 Facebook 即時表單、導到 Messenger 自動化聊天室、通話、導到特定的網站/應用程式。
應用程式推廣:若你的行銷目標主要與推廣自家應用程式相關,如:增加應用程式安裝次數、應用程式上的事件等,便可選擇此目標。
銷售業績:尋找有可能購買商品/服務的用戶,促使用戶完成轉換行動。

這麼多個行銷目標,如果想讓這些目標發揮作用,那你一定要了解行銷漏斗的運作,透過行銷漏斗,你可以從曝光 → 認知 → 考慮 → 轉換 → 覆購,步步推進,精準鎖定目標受眾,輕鬆放大行銷成效!如果你還不清楚如何根據每個行銷階段選擇適合的廣告目標或策略,【FB廣告自學攻略 | 從 0 打造你的行銷漏斗】將一步步教你從 0 開始打造你的第一個行銷漏斗,讓你不再盲目消耗廣告預算!
在發佈廣告後,接著要觀察 Meta 廣告後台的成效數據,才可以判斷廣告投放效率並進一步優化 FB 廣告,而多數廣告新手在判讀數據上很容易產生「後台數據那麼多,各自代表什麼意義?」、「我到底要看哪些指標?」等等問題,以下整理了常見的 Facebook 廣告成效的常見指標,教你讀懂後台數據。
曝光數:用來衡量廣告被顯示的次數,一則廣告出現在畫面的「次數」,出現多少次就計數多少。
觸及數:指看過該廣告的「用戶數量」,跟曝光不同的地方在於,觸及看的是「人數」而非次數。舉例來說,假設 A 看過同一篇廣告貼文三次,則觸及數為 1,曝光數則為 3。
CPC(每次點擊成本):每個點擊的平均成本,計算方式為廣告的總支出金額除以廣告的所有點擊次數。
CTR(點擊率):用戶看到廣告並點擊連結的次數百分比,計算方式為連結點擊次數除以曝光次數。
CPM(每千次廣告曝光成本):廣告取得 1000 次曝光次數所必須支付的平均成本,計算方式為廣告總花費金額除以曝光次數,再乘以 1,000 。
CPV(每次影片觀看成本):投放影音廣告,每獲得一個影片觀看數,所需的成本,計算方式為廣告總花費除以影片觀看次數。
CPA(每次行動成本):透過廣告完成一次行動所需要的花費,而「行動」的定義主要取決於您廣告的目標設定以及埋設的追蹤碼如影片觀看、網站瀏覽、註冊、購買、下載等。
ROAS(廣告投資報酬率):廣告的總投資報酬率,也就是「花 $1 廣告支出,能賺到多少錢」,計算方式為:廣告為網站帶來的訂單價值除以廣告總花費金額。

當看到廣告投放表現不如預期時,究竟是商品本身的問題?還是廣告文案/素材不夠吸引人?又或者是 Meta 廣告設定錯誤呢?其實我們都可以從 Meta 廣告後台的數據指標中找到原因,以下將帶你用三個步驟找出廣告的哪個地方出問題,幫助剛上手 Facebook 廣告的你能夠依據數據有效優化 FB 廣告投放策略:
檢查你的廣告點擊率 CTR
檢查你的廣告曝光成本 CPM (廣告千次曝光成本)
檢查你的廣告廣告轉換率 CVR

Facebook 廣告素材該如何製作才夠吸睛,點閱率才會高呢?相信素材設計也是多數廣告主最難解的一個問題,其實我們可以仔細觀察成效好的素材,找到一些可依循的邏輯,以下我們也從一些不錯的案例中,帶您了解廣告素材規劃的要點:
明確而強而有力的受眾利益點
圖文比例互相平衡!文字只留「誘因」或「CTA」
創造情境,導入目標受眾

在廣告素材製圖上,我推薦一款製圖神器 ― Canva。Canva 的操作介面簡單且容易上手,同時提供了多款免費模板與尺寸,如: IG 貼文、IG 限時動態、 FB 貼文…等,可以搜索或是從推薦中找到喜歡的模板,再修改文字及元素,就能輸出圖片,可以說是設計小白的救星!